
10月17日的白宫美乌总统会晤,是泽连斯基八个月内,第三次在白宫跟特朗普的面对面交流,原本也被外界预测为俄乌冲突的潜在转折点。
特朗普却在会谈后提出一个看似简易的解决方案:“就地停火”,让俄乌双方“各自宣称胜利”。

但这个被特朗普标榜为 “双赢”的妙计,表面上看确实能立即停止流血,但深入剖析,却可能是一剂引发更多并发症的止痛药。
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会谈开始前,“战斧”巡航导弹的影子就已经笼罩在俄乌战争之上。
这种射程超过2000公里的远程导弹,不仅能改变战场平衡,更是一种强大的政治信号。
泽连斯基毫不掩饰他对这种武器的渴望,甚至在会谈中提出一个创造性建议:直接用乌克兰生产的大量无人机向美国换取“战斧”导弹。
但特朗普政府的立场却发生了显著转变。
就在会晤前几日,特朗普还暗示可能批准向乌克兰提供“战斧”导弹,声称“如果冲突无法解决,我或许会送去战斧”。

然而,在与普京通电话后,特朗普的语调彻底改变,直接变成了“他们的库存虽然很多,但美国需要它们”。
这句话可以说深刻揭示了美国在支持乌克兰问题上的自我优先考量。
至于特朗普在会晤后阐述了他的解决方案核心——俄乌双方应按照当前战线就地停火,各自宣称胜利,并由历史来评判最终结果。
这套说辞充满了特朗普式的交易艺术,他把结束战争比喻成一笔需要及时敲定的生意。
在会见泽连斯基的前一天,他与普京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通话,双方同意于未来直接举行面对面会晤。
对此次峰会,特朗普表达了乐观预期。
尽管八月份在阿拉斯加的会晤未能取得成果,但特朗普却认为那次会晤铺就了重要基础,并觉得自己能够取得成功,挽救无数生命。

特朗普的“双赢”方案表面看确实诱人——立即停火,停止流血,双方都能保住面子。
但深入分析,这一方案面临着来自冲突双方的根本性质疑。
对乌克兰而言,接受当前战线,意味着永久失去部分领土。
对一个为保卫领土完整而付出无数生命的国家来说,这无异于对战争初衷的背叛。
泽连斯基在会谈后的表态暗示了这种困境,他强调“俄罗斯近日袭击乌能源基础设施”,并呼吁“美国对俄施加压力”。
这实则是委婉表达对特朗普方案的不满。

对俄罗斯而言,情况同样复杂。
俄方可能不满足于当前占领区,还希望构建一个更符合其利益的安全架构,包括乌克兰永不加入北约的保证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“就地停火”可能只是冻结冲突而非解决冲突。没有明确边界划分和安全保障的停火,就像一场没有裁判的足球赛,随时可能重新开打。
尽管存在根本性缺陷,特朗普的“妙计”确实包含了一种残酷的现实逻辑。持续近四年的俄乌冲突已陷入僵局,双方都在承受巨大损失。
特朗普的提议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战争疲劳的普遍情绪。
就连特朗普本人也承认:“双方都应该回家,停止杀戮”。
特朗普的方案可以说是一种 “冲突管理”而非“冲突解决” ,它不完美,但可能为更长期的解决方案争取时间。

然而,在10月16日的乌克兰防务联络小组会议上,西方达成了一份新的援乌协议,价值超过10亿美元。
当然,这些援助重点覆盖无人机、电子战系统及爆破设备等关键装备的研发与制造,而非乌克兰最渴望的远程导弹。
这表明西方正在为长期消耗战做准备,而非乌克兰寻求的决定性胜利。
布达佩斯即将到来的特普会,可能成为检验特朗普“妙计”的试金石。
但俄乌冲突的复杂性远非一个简易方案所能化解。
历史告诉我们,冻结的冲突终有解冻之日。
除非各方能在停火后迅速建立持久和平的框架,否则特朗普的“双赢”可能只是为下一场冲突按下暂停键。
配资正规炒股理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